为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概念,准确把握大单元体育课堂设计,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教会、勤练、常赛”中系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全面践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3 月 31日,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举行了“大单元下的体育课堂设计 ”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并沉浸式体验了“名城名校”“十六小小马”校园马拉松比赛。

教学设计遵课标 创新思维在课堂
上午8:10分至9:45分,在十六中学校的篮球场和体育馆,四位骨干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跨学科主题学习和两节篮球研讨课。
刘乐寒老师执教的水平四初二年级《画笔下的篮球》,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技能资料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学习的成果,进而在课堂上对相关技能进行学习,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展现了一节体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课。

周邦运老师执教的水平四初一年级《篮球》课伊始,组织学生在沿篮球场地线慢跑和篮球规则手势操中熟悉篮球场地和篮球比赛规则,使学生迅速进入篮球运动情境,进而在突显结构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行进间低手投篮。

赵沁怡老师执教的水平四初一年级《拥抱大自然》,以种子的生长,光合作用的介入,直至长成大树为线索,以跑的技能为载体,使学生体验了与生物学科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杨臻老师执教的水平四初一年级《篮球》,通过标志桶的合理运用,有序调度与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技术的学习,课堂秩序井然,学习效果良好。

名师点评指方向 一线教学方法明
评课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主持人蒋玉红校长建议大家围绕“大单元下的体育课堂设计”研讨主题,结合“ 教学目标怎么写?跨学科如何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重点难点怎么写?”等方面进行评课与研讨。


正高级教师,苏州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金刚老师在肯定几节课围绕新课标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同时,指出了学习目标的制订要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内涵及要素渗透在具体的目标设计中,而非表面形式的体现。

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张军老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学准备、课中的组织与教学手段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结构化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庞燕老师引用《体育好课要有“味”》一文中的“体育味、技术味、文化味”对四节课进行了生动的解析与点评,并指出,体育课要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苏州市体育教研员季斌老师在充分肯定本次活动的同时,从新课程标准总的发展要求,江苏省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以及老师们自我成长的途径等方面,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努力方向。

校园文化有标志 价值引领促发展
活动中,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主持人蒋玉红校长作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以校园马拉松为例》的精彩讲座。蒋校长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的标志是:1.能不能表达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2.课程资源的来源有没有源头活水:学校资源、学校特色、课堂模式的变革;3.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引领。

下午,参与本次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研修活动的全体成员沉浸式体验了十六中学校第五届“名城名校”“十六小小马”马拉松比赛,以身体实践诠释了体育人对体育的热爱。至此,体育人充满“体育味”的2023年第一期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研修活动圆满结束。

研修有获共分享 服务教育齐担当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张军:
名师醍醐金镶玉,高徒灌顶化春风。清晨,古风叠翠十六中。此次集中研修不仅是一场大单元课堂设计的交流,更是一场学术的探讨和思想的碰撞。既有通过美术线条刻画交叉步篮球技术路线思维的体艺跨学科主题融合,又有网格化虚拟场地的巧妙布局及扎实教学功底的展示。蒋玉红、季斌、庞燕、金刚四位专家的学科内涵引领,化解了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的困惑。
完全人格首体育,追风赶月少年时。午后,第五届“十六小小马”校园马拉松,场面宏大,意义深远。一人长跑累,千人竞技悦,领导、名师、校长、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健身意识、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教育,一种传承。可谓,北有“清华马约翰圈”,南有“十六小小马”。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杨薇薇
有一种美好叫遇见,有一种向往叫追逐,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体育组的学习和研修也因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而格外精彩。
今天,在这春意渐浓的日子里,我们相约美丽的十六中校园,共赴研修之旅。上午,我学习了两节初中篮球课,两位老师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杨臻老师从急停急起运球的“三个教学环节”出发,解题如何进行急停急起运球的有效教学。以篮球比赛中假动作是如何形成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跨步急停的脚步动作、重心变化及运球节奏变化,并通过急停急起步伐模仿、降低重心技术学练、完整动作体验、游戏拓展等学练形式,最终使学生达到知识“真”理解、方法“善”运用。刘乐寒老师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篮球组合动作学练,巧妙的将传接球、交叉步突破(进攻、防守)、上篮动作有机结合,探索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水平四学生的目标要求,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等为学生重构一场“真实”的篮球比赛场景,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真实学练,两节课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下午的“十六小小马”更是用激情点燃整个校园,让每一位参加活动老师都能切身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给整个学校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活力。感谢蒋校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说体育是给予学生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抚慰,给予他们信心和成功,让他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酣畅,那么每一次的研修学习何尝不是助力自己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我想,能在十六中学读书的孩子一定是幸福的。
苏州外国语学校 宋卫华:
“义务教育课程应该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且课时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标颁布以来,我有几个思考:1.体育跨学科和哪些学科“跨”实用性高?2.“跨”的目的为何?今天在季主任、金教授、庞特等专家的引领下,我有了新的理解:体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有体育的味道。找到体育与其他学科间互相关联的点,将两者有效交叉融合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技能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课标的颁布对体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提升素养,注重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
做有情怀的教育者!
做教育幸福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