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 School > 校园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课题研究促成长 阶段总结见成效 | 我校举行市级课题结题论证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3日 点击数:

    深研以善教,引领以致远。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621日下午,我校对苏州市级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进行了结题论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舒兰兰主任、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唐爱民院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周颖书记作为特聘专家前来指点。

 

    卞燕老师对市级课题《跨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做了结题汇报,介绍了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跨学科设计和实施多项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舒兰兰主任充分肯定该课题过程研究扎实,符合校情和学情,与新课标的导向相符;同时建议报告主题要再聚焦些,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相呼应。

    

    徐颖老师汇报了《百年老校文脉赓续与跃升研究以苏州市第十六中为例》课题:通过研究百年老校文脉发展历程,理清学校135年来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及办学事迹所形成的历史轨迹,落点于百年来教育传统与现实赓续跃升的最佳结合:聚焦育人环境、建构英华课程、创设育人活动、品悟英华韵味,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凸显百年老校品牌价值。

 

    舒兰兰主任认为该课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课题成果,有理论、有课程、有课堂等等,五彩纷呈。课题不拘泥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梳理,而是以百年来学校发展脉络为抓手,以百年文化积淀来引导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老校新的发展契机,是本课题的精彩之处。

 


    王敏老师对市级课题《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融合能力团队培养建设的实践研究》做了结题汇报,课题注重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总结了三新”“三色”“三共的团队建设路径,形成了含英咀华的团队文化,开发了服务学生的融合课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唐爱民院长认为课题具有时代性、价值性、操作性、课题研究成果丰富;课题可以更加聚焦融合,从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科研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高鹏举老师在市级重点课题《姑苏传统体育游戏在中学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汇报中展示了课题自立项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发表了2篇国家级论文,3篇省级论文,2篇市级论文,校园游戏场地的布置以及姑苏传统体育游戏在课堂、体锻课和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汇编了两本体育游戏手册,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唐院长指出本课题非常有研究价值,可操作性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抓住聚焦的点再深入研究,目标和内容上还可以更清晰一些。

 

    胡笑梅老师对市级课题《基于大运河文化传承的适应性写作教学研究》做了结题汇报。课题以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地方文化的教育传承寻找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周颖书记认为该课题与时俱进,目标明确、过程扎实,成果丰富;并建议考虑选择具体的大运河之景或历史人物或民俗生活,再由境入情,由史入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情感。

 


    冯岚老师就《基于项目教学的地方文化课程实践与研究》课题作了具体汇报,该课题研究遵循课标要求,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机搭建国家课程与地方文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习者与社会的联系,将不同的能力点整合在一起并让学生有机掌握、运用,了解、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提升核心素养。

 

    周颖书记认为该课题能聚焦研究的内容核心,成果提炼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建议课题研究可不局限于语文学科,文化传承的渠道再丰富些。 

    结题不是课题研究的终点,而是新的教研起点。与会专家以专业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对课题给予客观中肯的评价,一致同意全部课题通过鉴定。课题组成员将在吸收专家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为下一步教科研早做准备。十六中学将在教科研的路上砥砺前行,且行且思考,且思且进步,结出丰硕之果。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