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 School > 校园资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姑苏区先进班集体风采展示(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6日 点击数:

    优秀的集体成就学生们的成长。近日,姑苏区中小学先进班集体名单公示,我校初一(9)班、初二(1)班、初三(8)班获此殊荣。

 

  

姑苏区先进班集体

初二(1)班

    该班由44名同学组成,是一个温馨、和谐且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他们以齐心协力 共创佳绩为班风;以自信、自强、自律、自励为班级精神;以茁壮每一棵苗,艳丽每一朵花为班级的奋斗目标;沐浴着晨光雨露,在班主任徐岚老师的带领下,在这两年的成长道路上,做到团结互助,携手共进,以坚实的步履留下了引以自豪的足迹。

 

班干部为核心,实现自我管理 

    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同学们选拔出了作风正派、率先垂范、经得住考验的学生干部,他们用踏实的工作、无私奉献的行动,将同学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坚强有力的班集体。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中,所以每次学校布置给班级的集体任务,该班的表现都十分突出,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班干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努力提升班级的整体素质。在学校组织的校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中,班干部组织班级同学发挥个人优势各领任务,在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收集资源、组织文稿、排练节目,班会主持、活动开展、分享感受、归纳总结的各个环节班干部认真履职,率先示范,组织好主题班会的开展,他们还带动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准备和实施,把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和覆盖面扩大到了班会课以外和全体学生;在参加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中,班干部组织同学积极参与,做好宣传布置、征集捐献物品达100余件,为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培育优良班风,营造和谐氛围

        齐心协力 共创佳绩是初二(1)班的班风,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学业上初二(1)班总是名列前茅,成功的背后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同学们的汗水。

 

  

 

        全班同学在团结、进取、自律、奉献为目标指引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生活中共同成长。班级凝聚力强,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热心助人的现象在学习、生活中时常可见。班级现在已有一个共识: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升综合素养,收获累累硕果 

     在《时代学习报》举办的初中数学文化节核心素养测评活动中,王颢然、张包蓉、周文隆、胡博文、谢清源、张晨霜获得一等奖,吴博宇获得二等奖。

 

 

    在校园艺术节中,合唱《直到世界尽头》,表达了44名同学面对任何困难团结一心、绝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朗诵《青春中国》参加典耀中华 赓续文脉”2024年苏州市中华诵读大赛获姑苏区初中组特等奖和苏州市一等奖。

  

    宫博艺同学是学校女足队的队员,她在比赛中体现出了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绿茵场上的她飒爽英姿,智慧与拼搏兼具,勇气和技巧融合,奔跑、防守、带球、传球、射门……大汗淋漓、欢呼呐喊都是她最美的成长印记。 

    王颢然更是了不起,已获得帆船项目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学习和生活中的迎风破浪无不彰显他作为帆船运动员的非凡实力,他不畏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班级所有同学的榜样。

 

 

注重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班级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接受教育:苏城寻访,寻访姑苏历史,感受江南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历史名城的古韵今风;革命博物馆参观、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纪念先烈的主题活动;进社区志愿服务,班级学生志愿者走进养育巷社区清洁环境、慰问老人、宣传环境保护……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凝聚家校合力,共育优秀人才 

    班主任徐岚老师观察敏锐,能够捕捉到每个学生生活、学习中细微的情绪变化,从而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与指导。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老师都擅长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徐老师的话语总是那么温暖而有力,触及我们内心的深处,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在问题和困难的突破解决中逐渐成长起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徐老师总是能够抓住关键点,传达学校意图与方向,交流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感到放心和满意。徐老师通过协调任课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的力量,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化解成长的烦恼,让青春更加睿智和阳光。

  

    姑苏区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不仅是班级的荣誉,更是每个同学共同努力的见证。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创造更多的辉煌!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