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十六中学习研导学案设计及使用规范
一、习研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1.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备课组长合理分工,确定各部分主备教师和审核人。
2.主备教师备课:主备教师根据本学科导学案设计要求,精心编制,完成初稿。
3.备课组备课(集备):导学案初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初稿修改,完成二稿。
4.审核人定稿:主备教师将导学案二稿交审核人审查、勘误,定稿。
5.组长审批:导学案定稿后,由教研组长批准印制。
二.习研导学案的设计要求
1.导学案应贯穿课前、课堂及课后三个阶段,要包括以下三大环节:
(1)课前自主预习——要选取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内容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量一定要适宜。
(2)课堂学习探究——结合学生的预习,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本节核心内容。
(3)课后反思领悟、巩固落实——引导(明确方式、方法及时间限制)学生课后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领悟,并留适宜的作业进行巩固落实。
2.习研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关键是: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学案导学功能。
习研导学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要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在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负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这也需要编写者精心揣摩,细心把握。
3.习研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好集体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组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导学案设计组织应避免的误区:
①避免学案编写前重后轻,预习内容过多;
②避免学案编写教案化;
③避免将学案编写成习题集的形式、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典型习题的汇集。
(3)导学案编写要处理好“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特别是教材已有内容,不要在导学案上再重复罗列,教辅习题的移植必须“经典”。
三、习研导学的实施步骤
1. 教师具体使用环节
(1)发放学案,依案自学
教师在授课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2)讨论交流,信息反馈
新课开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3)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4)当堂反馈,优化补偿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引导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
(5)反思领悟,巩固落实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及时进行扣标反思,归纳整理,巩固落实。
2.教师在习研导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教师首先要对定稿导学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并抽批部分学生导学案,了解学情。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问题再与备课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系统疏理出上课的思路。
(2)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学后教、问题先行、精讲精练、当堂达标”的原则。
(3)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写出教学反思,其中要包括对习研导学案的改进建议,以便下一轮改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