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我校举行有效教学实践分享会,三位教研组长从本组怎样优化学科教学分享做法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沈昊(英语组组长)
“双板”基本替代“黑板+粉笔”
现在组内老师已经基本用双板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ppt视频网络资源已经广泛地运用到英语课堂里。王晓凡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使用网络和双板,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见自己设计的海报作品,有效避免了字迹不清等问题。周思越老师在课前发调查问卷,预先了解学情和学生的真实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做法同样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我们认为有效课堂应该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使得学生们更多的参与进来。
教、考、作业紧密一致
课后作业和考试要与课堂教学联系的更为紧密。很多老师经常抱怨作业质量差,现在我们精准布置作业,尽量避免无谓的重复作业,而且在布置完作业后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困难预先做一点小提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
以前我们考试命题考虑学生的比较少,有的试卷过难过深,这样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太多的挫败感,以致有学生觉得上课对于考试的作用有限。现在我们考试命题依据课标,依据学情,密切联系教材和课堂,争取做到教考一致。
前几日,我们组研讨了如何让课后作业和考试更好地为有效教学服务。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觉得课上的内容有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作业布置和考试命题过度挖深挖难,则不利于有效教学。
付小飞(数学组组长)
学案教学“以学定教”
“有效”首先要摒弃课堂中低效和无效的教学行为。现在我们初一到初三年级都在坚持使用学案教学,这是由数学学科特点来决定的,但是使用学案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每个年级组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初一主要利用自学引擎上的视频和学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初二主要利用学案教学和分层考试,一些班级还设置了“英华讲坛”让学生来讲解,同伴互助。初三学案和视频结合。我们还利用一些平台,整合网络资源,不仅利用这些资源,而且将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
同时,我们不仅从网上下载一些好的习题讲解视频,将视频中的习题以学案的形式打印出来,让学生对着视频学习。还自己录制一些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看,课后看,如果学生上课不懂还可以让学生拷贝回去,重复看。这样即使一些比较难的题型也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掌握。
“专题学习”聚焦中考
我们可以从对“题海”模式的批判中,得到另一些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如何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一些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阶段时,更多是采用专题学习的方式。
对于初三,我们每一个专题要针对中考题中的一种题型解法,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初三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好几个专题,如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动态问题、圆与函数的综合题、圆与相似的综合等,而且每一个专题中都是为了解决前几年苏州中考中一类题型。
路培(物理组组长)
“可视化教学”即时反馈学情
我们试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可视化教学,一起运用starc3.0改进教学,由最简单的双板运用,到一板一PPT展示,再到作业用手机拍摄即时呈现。我们物理组目前将这一想法和教室双板联系起来,板书让学生保存先来,每节课的内容都在电脑里,课上学生没有记下的,让他课后打开来看或补记。课件也在教室里,学生随时可去自己打开复习。
物理的例题训练必不可少,但更有效是错题细讲,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在课堂上直接投屏图片(手机简单一拍,数据线连到教室电脑上,很快),然后用多幅图片展开功能展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过程,直接用随手写功能进行教师点评,方便快捷。
我们精选作业,有层次布置作业,运用starc3.0讲解题目,显著提高课堂教学速度,甚至直接将同类型错题同时对比讲解更显便捷。
资源共享,追求个人特色
两个年级的备课组都尽量把本组的工作合理分担,发挥每个人的能量——每个人都在给大家服务,每个人也都有提升。我们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在上新课前将教学ppt等资料上传网上,再由每个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层次修改教学资料,个人备课,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教学。这在刘扣芬老师做组长时我们就开始了。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所做的,就是依靠个体的力量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合力,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我们互相学习,又努力建立个人特色,不断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反馈于学生,提升教研品质。我想,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必须不断自我学习,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学生真正获得学科素养。
结语:
三位组长谈了各自的特色做法,同时也体现出一些共性:他们都介绍了组内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经验,在他们的交流中也都让我们感受到教研组的共同协作。有效教学是个大题,而我们只有把研究落在教师们的点滴实践中,才能把“有效”二字品出味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