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甲骨文象形文开启了书法的源头。
![](/__local/6/FD/FF/563D7224C27C0D2A84D249F340F_290F9EB1_3BA92.png?e=.png)
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
![](../../_vsl/45E1415F8883FCFCBF8BE1C8D1FB1B9C/788FE721/46122?e=.png?e=.png)
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
![](/__local/6/85/CE/EF6B9B0623DF75D85697691C87B_E086B7D4_5E4C4.png?e=.png)
我们把秦之前的钟鼎文,石鼓文统称为大篆。秦统一中国后,删繁就简、规范统一字型部首后出现了小篆。小篆行笔圆转,线条匀净修长,笔画粗细划一,上密下疏,呈现出纯净简约的美感。
![](../../_vsl/77647C1C3B9D79A74682E9F2B846BAE2/BAA11B87/6A7B6?e=.png?e=.png)
相传秦狱吏程邈改造策字,创造了隶书。隶书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撤;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雁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问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在结构上,由小策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__local/0/DB/3B/94DBB9953B4FD76520388117CFB_DB643BE0_891F4.png?e=.png)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求之规矩,赴速急就。“章草”保留了隶书的书写意味,虽笔画出现牵带钩连现象,但字与字之间仍相对独立,东汉书法家张芝,擅作章草,被称为“草圣”。
![](/__local/6/1B/05/CCD9837E445C9CDF7B42295C84F_8C39FFEB_51945.png?e=.png)
![](../../_vsl/A6C9EE7926D4121109454588E92AF5FC/48B00C8B/47BA9?e=.png?e=.png)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作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__local/5/39/CB/7DB0C663073918848B6D7DF0C5B_9D375223_50D30.png?e=.png)
今草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__local/8/B1/0E/CAEC875DE733D8B4CD75B5C78DA_0156A795_75FF6.png?e=.png)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汉末从隶书逐渐变而来,字形由扁改方,笔画逐渐变为量,且有了“侧”“掠”“啄”“提”等,横平竖直,形体方正,结构严整。东晋王羲之,善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人称“书圣”。他的楷书《乐毅论》,笔画圆润清秀,结构严谨。
![](/__local/6/37/C2/9D23A81343384D7569F338F4BB1_3D9316F0_206E0.jpg?e=.jpg)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书艺超群,与其并称“二王“,他的楷书作品《洛神赋》,世称《玉版十三行》。
![](/__local/B/61/33/2E4BC1D75BF26004121153476E1_37413678_8FD50.jpg?e=.jpg)
楷书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都是唐朝著名书法名家,他们融二王之流美与魏碑之凝重于自成一体。
![](/__local/6/74/C9/12DA854A430F092C6ED71BE04B8_DFD31043_6A0BA.png?e=.png)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革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快速书写又通俗易懂的目的,便于传达文字信息。行书萌发于两汉,成型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王洵的传世之作《伯远帖》行笔峭劲遒丽,自然流畅,为珍贵的晋人墨迹。
![](/__local/2/07/27/F635933388B5C092C3B35E6188C_FD171D34_70352.png?e=.png)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之中,唐朝中期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其行书刚劲挺拔,笔势奔放,其书迹《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
![](../../_vsl/AA3CFE7B52165D910FAF975E823FD46F/C98A3BBC/21BF5?e=.jpg?e=.jpg)
了解了书法演变的过程后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接下来就跟随老师一起走入书法的殿堂,透过毛笔行走的痕迹学习书法探寻中国文化的奥秘吧。
https://v.qq.com/x/page/p09366efmor.html
课程大纲
| |
| |
| |
| 每日一字——文字演变 (1000个常用字从象形文到楷书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