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好习惯宣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本次“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好习惯家庭”的评选活动中来。我是英华(2)班吴瀚同学的妈妈,下面我代表我个人和我的家人来阐述一下我们的参选理由。
其实,面对“好习惯家庭”这个主题,我个人还是有一些惭愧的,毕竟我觉得我个人和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学习、进步的空间。但是从我们家庭的角度,我觉得我非常幸运能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家人之间彼此关爱、相互扶持;我也很庆幸我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让我对于生命与成长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下面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我们家庭成员在孩子教育上的成败得失,我愿意把生活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真切地传递出来,同所有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共勉。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庭的情况,正如上表所示,我们家是祖孙三代同堂,我和孩子父亲都属于“斜杠中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有一些专长和兴趣,所以工作比较忙碌而充实。由此而来,我们需要面对的有许多问题,比如不同年龄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冲突、忙碌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在时间上的平衡等等。
下面我想通过几个关键词,来聊一聊在过去这12年里,我作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磨合、彼此养成的几点习惯,或许能够反映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和相处之道:
陪伴——
从我第一天当母亲开始,我就深信“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虽然我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是我依然坚持把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与孩子相处上面。虽然平时家里洗衣做饭的家务活儿,接送孩子这些具体的事务,都拜托外公外婆承担;但是当我们下班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起,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任务就一定是在父母自己身上的。
所以,我们家在教育的问题上,祖辈不过多的参与,因为“隔代亲”有可能会导致溺爱和纵容,这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当然,在生活上,则可能需要依赖长辈的关爱,因为工作的原因,真的没有办法24小时与孩子在一起。
沟通——
当然,陪伴不单单只是花时间,还需要精力、情感与智慧。而沟通则是第一要务。
记得从吴瀚会说话开始,我就很喜欢跟他交流,基本上是一个“有问必答”的妈妈。即使遇到孩子问出一些令大人尴尬的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之类的,我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小孩,我会从他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开始,就告诉他正确、科学的答案。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就把怀孕时的照片给他看,让他看到妈妈怀孕时的模样,大肚子时的艰难……他对于未知的事务有兴趣,我会跟他一起查资料,上百度,即使让他发现“妈妈连这个都不懂”,我也忍着尴尬,承认自己的无知,但是愿意跟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没有觉得跟小朋友有沟通障碍,而孩子也逐渐成长为一个乐于表达、勤于思考、愿意沟通的“话痨”。(虽然孩子每天都跟我有太多的话要聊,有时会觉得疲惫,但是我还是很庆幸他愿意跟我交流。)
原则——
沟通良好的母子,同样会遇到一些观点的碰撞,依然会争执。我采取的方式是——原则第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首先跟孩子一起把原则、标准或者规矩先定出来,从生活琐事到学习教育,我们先达成一致,然后照这个前提进行下去,如果做不到,再进行体罚就有理有据了。
即使只是一个“起床”的小事,我们都会先定好,第二天几点应该起床;所以,就算是我们偶尔出外旅行,遇到赶飞机、有时差之类的问题时,吴瀚也从没有因为半夜被叫起床而磨蹭过;“起床气”这种情况也从来没有发生在他身上,二三岁如此,十一二岁也同样。同理,在学习方面我们也是如此。比如,从几年前我们在讨论他要参加哪一种兴趣班时,我们就明确,不管学习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否则就不要开始。如今,他一直坚持练习乐器、学跳街舞、画漫画、学英语,每一个兴趣班都是从他有兴趣开始,即使周末也被排得满满当当的,他也会很坚定的说,这些都是他自己选的。
共情——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原则显得过于理性,这样的亲子关系会不会太严苛而冷漠。但是庆幸的是,我们家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而融洽的。从某种角度来看,首先是因为我们都是“性情中人”,我们都有着丰富的情感、敏感的神经;另一方面,我们都是愿意表达情感的人。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掩盖我的真实情感,我也不刻意塑造一个有威严的、成熟的母亲形象。我习惯在孩子面前坦诚的展现我的真实,或脆弱、或伤感、或愤怒、甚至有时会冲动。我希望孩子能够了解到父母也有软弱无力的时候,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我相信我的孩子能够理解我们,能够接纳我们的弱点与不足。同样,也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他,我们也同样可以接纳他的所有。他不需要在家人面前去掩盖、伪装,他可能真实地面对我们和他自己。
在吴瀚小的时候,我跟他一起看绘本、读童话,我们会因为故事里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一起抱头痛哭;随着他慢慢长大,他现在看到我哭泣时,会来主动拥抱我,安慰我;甚至父母之间发生矛盾了,他也会分别来跟爸爸妈妈做劝解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同情心、爱心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而这些都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所应该要具有的。
心理学上说,共情(EMPATHY)能力(或叫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我觉得“共情”是人类的天性,当我们彼此理解、相互包容、主动去触摸对方时,孩子就能够学会这种能力,并且逐渐学会爱自己,也爱他人。
陪伴、沟通、原则、共情,这是我个人觉得在培养孩子,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去关注和坚持的四个关键点。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还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只要我们真正花时间用爱心、细心、耐心来品读我们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精力和心思,那么他们将会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拥有独特而闪亮的未来。
不要做一个焦虑的母亲,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的孩子。——与每一个正在跟孩子斗智斗勇的妈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