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伴着冬日的暖阳,金阊教育集团金阊实验小学张煜瑜副校长一行5人,来到十六中校园,与我校徐然校长、裘冠华副校长及小初衔接课题项目的老师们就中小学生新课标背景下,习惯、能力、素养的有效衔接问题,从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家校联动等维度进行了深入研讨。
![](/__local/7/BD/9B/6EC51AF9FA5906CB368B0D366C6_D9DE2501_51196.png)
数学学科
小初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课堂容量不同、思维训练目标也不同。衔接教育的教学环节,要把控好知识的关联性、系统性;思维训练中要逐渐引入多元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学习方法上需要加强自主笔记、自我总结提炼、自我反思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主动学习者。
![](/_vsl/1635305C637CEF306732A2D91C2F9494/B490466F/51767)
英语学科
在学科学段衔接,阅读能力培养除了要追求阅读面和阅读量的拓展外,更要在理解的深度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情景,创新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关注语言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改变学生把学习作为任务对待的认识。
![](/_vsl/9C7CA88DA94FF328BB2AB6374FB57E62/DFE49BC0/27526)
![](/_vsl/92DC1406BD1C263AB88D38CF4160D8C7/D4A57A3B/38C49)
语文学科
在衔接教育中要兼顾小学生既有的学业水平。能力培养目标上从侧重记忆转向侧重理解、从关注文本的整体理解到挖掘文本的细节和内在逻辑、从阅读理解转向阅读赏析,通过学科实践、大单元主题设计、任务型驱动学习等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双方校领导就小初衔接过程中,教师跨学段跨校际的教学专业研讨,教师交流,学科组合作,教育评价,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步配合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协作共识。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小初教育的有效衔接,将帮助学生和家长更顺畅地完成学段转化,同时也促进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策略上的贯通和衔接,对学生当下及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姑苏教育人不辍深耕。